价值共创视角下跨境出口电商公共海外仓运作绩效评价模型
1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在基于公共海外仓服务的跨境供应链中,跨境出口电商企业的运作涉及到众多的因素,包括跨境出口电商价值创造的主体、相关政策法规、文化因素、技术应用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推进跨境出口电商价值的创造与传递。基于上一节提到的价值共创 PARTS 模型,围绕跨境出口电商公共海外仓运作的特点,分类整理与优化整合,从利益相关者、附加值、规则、战术和范围五个维度构建价值共创视角下跨境出口电商公共海外仓运作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 1 )跨境出口电商公共海外仓服务价值创造利益相关者。由于跨境电商跨越多个关境主体,在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服务过程中涉及多个价值创造主体,主要包括跨境出口电商企业、公共海外仓服务提供商、跨境电商买家以及第三方机构。 各利益相关者围绕跨境出口电商的具体业务相互协作和互动,通过推进公共海外仓服务价值的创造,推动跨境电商的发展。因此,从公共海外仓机制创造利益相关者角度评价涉及整合能力、互动能力以及业务协同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 2 )跨境出口电商公共海外仓服务价值创造附加值。跨境出口电商企业海外仓服务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传统跨境电商物流所存在的物流速度慢、跨境物流成本高、消费者体验差以及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等方面的“痛点”。提升跨境物流效率,降低跨境物流运作成本,满足跨境电商买家个性化物流服务需求从而提升消费者服务体验,是公共海外仓服务价值创造的基本点。 公共海外仓服务价值创造附加值评价涉及物流服务成本、效率、客户体验及增值服务等方面的评价。
( 3 )跨境出口电商公共海外仓服务价值创造规则。与传统外贸及国内电子商务一样,跨境电子商务的运作及公共海外仓服务的提供必然要求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和共同遵循国际通行的规则。 只有这样,跨境出口电商公共海外仓服务的价值创造才能有效实现。跨境贸易的发展必然要求交易的标准化和贸易的便利化,因此,基于公共海外仓的跨境供应链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有赖于标准化能力和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 4 )跨境出口电商公共海外仓服务价值创造战术。 跨境出口电商公共海外仓服务价值的创造战术是海外仓服务为客户价值创造的技术手段和实现途径。在“互联网 + 外贸”大背景下,基于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和海外仓服务平台连接跨境出口电商生态圈的各利益相关者已经成为跨境电商发展的趋势, 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各主体的相互连接提供了技术支撑,从而有效地改变了传统外贸在供应链管理层面信息不共享、业务协同难的问题。 通过连接,实现了与跨境交易相关主体、交易信息的在线化,从而推进了各主体交互的实时化和信息的共享。 通过连接和信息共享,跨境供应链的相关方积极、主动参与到海外仓的服务创新和为客户价值创造上来,实现共创共赢。
( 5 )跨境出口电商公共海外仓服务价值的创造范围。跨境出口电商公共海外仓服务一般由头程服务、仓内服务和尾程服务三个环节构成。 一般情况下头程服务、仓内服务和尾程服务由不同物流服务供应商提供,构成一个完整的跨境物流服务供应链解决方案,每个环节的服务能力直接决定公共海外仓的综合运作绩效。
自 2015 年开始,公司开始依托亚马逊、 Ebay 、阿里速卖通等跨境出口电商平台开展跨境出口电子商务,业务涉及 B2B 和 B2C 等多种电商业态,尤其近三年跨境 B2C 业务发展迅速。 为了更好地降低跨境物流成本和提升境外客户的消费体验,公司自 2017 年初开始通过公共海外仓服务提供商开展海外仓业务,目前分别在日本、俄罗斯及北美分别与跨境电商平台提供的公共海外仓、本地贸易企业提供的公共海外仓和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海外仓进行合作。为了更好地促进公司跨境出口电商业务的发展,公司拟对各种公共海外仓服务的运作绩效进行评价以便制定新的海外仓策略。 公司在 2019 年初组织团队对公共海外仓服务的运作绩效进行了分析评价。评价专家由企业供应链主管、财务专家和高校专家三人组成,通过查阅公司的材料、公共海外仓开展的业务信息、相关人员的访谈及合作伙伴的调查,综合专家的经验进行分析评价。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跨境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并且飞速发展。一些新兴的服务经济形态开始涌现,如海淘,海代等,同时具有过程隐蔽、手段多样、交易无纸化等特性,给海关监管带来新的挑战。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突破了传统非贸物品的范畴,海关也在不断地创新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模式。当前,传统模式下的海关监管流程、监管手段如不能与时俱进,则不能适应高度信息化的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海关作为进出口贸易的国家监督管理部门和国际物流的关键环节,需要建立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海关监管体系,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国内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研究也处于初级阶段,对海关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海关监管措施展开研究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在研究方法上采用文献研究,探析了跨境电子商务的概念、关于“跨境”的定义,并对跨境电子商务给海关的征管职能带来的冲击和挑战进行了相关理论研究。此外,还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以宁波海关为例,在实践中海关面临的监管问题、宁波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主要是对通关环节、退税以及结汇等重点环节,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跨境电商通过邮件、快递方式运输进出境,体现出多批次、小批量、货值低的特点,并出现了规范通关、结汇、退税等多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必须构建一个完善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海关管理的法律法规环境;其次,应当构建一个统一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体系,以此来整合电子口岸的信息资源;再次,应当完善海关监管模式,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实施集中申报、合并归类、备案管理等管理制度,对业务进行全程管理;实现实时监控,既可以对货物进行有效监管的同时,又可以实现对进出口贸易过程中所有申报数据的可控、可视、可追溯。由于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方式涉及多个监管部门,为协调各方利益,需建立多层级的管理制度,首先是制定相关法规政策,构建各部门相互协助的综合监管机制;其次是各部门根据行政法规制定部门规章和操作规程,以构建化的监管制度。正文部分章为绪论,第二章是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海关监管内容概述,第三章探讨宁波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海关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总结全国其他电子商务跨境贸易试点城市下海关监管的经验与启示,第五章提出针对宁波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海关监管模式的对策与建议,第六章为总结。本文研究成果主要在于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海关执法,加强政务公开,未来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海关监管措施的发展趋势是实现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全程监管,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协同,打造“大通关”的新型海关监管模式。
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传统对外贸易受到巨大冲击,跨境电子商务却势头强劲,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而跨境电子商务在中国还是一种新兴对外贸易模式,目前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研究文化因素在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中的影响与作用,对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尽管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发展速度甚至赶超了发达国家,但其进出口贸易结构并不平衡,加大了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风险。研究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贸易结构问题,需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结合国家文化维度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分析文化距离对跨境电子商务的影响,从文化视角解释中国跨境电子商务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文化距离对中国进口跨境电子商务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当文化距离作为整体变量时,对中国进口跨境电子商务存在负相关关系;当文化距离作为五个组合变量时,权力距离维度等对中国进口跨境电子商务存在正相关关系,集体/个人主义维度等对中国进口跨境电子商务存在负相关关系。第二,文化距离对中国出口跨境电子商务的影响有所不同,当文化距离作为整体变量时,对中国出口跨境电子商务存在负相关关系;当文化距离作为五个组合变量时,长短期导向维度对中国出口跨境电子商务不存在影响,其余四个维度均对中国出口跨境电子商务存在负相关关系。第三,文化距离作为整体变量时,对中国进口跨境电子商务的影响要大于对中国出口跨境电子商务的影响;文化距离作为五个组合变量时,各个维度对中国进口和出口跨境电子商务的影响大小存在不同。